各黨總支,、直屬黨支部: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qū)黨委關于“把內蒙古的正面形象樹立起來”的要求,,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先進典型選樹宣傳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市委宣傳部決定開展“烏蘭察布楷模”評選推薦活動。現將推薦選樹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評選標準
(一)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
自覺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記初心使命,,愛崗敬業(yè)、求真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基層優(yōu)秀黨員干部或基層優(yōu)秀黨組織,。
(二)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不懈奮斗,,為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民族團結、民生幸福作出重要貢獻的各行各業(yè)代表人士或集體,。
(三)長期奮戰(zhàn)在基層一線,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業(yè)績的工人,、農牧民、知識分子,、機關干部和社會各界人士,,以及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隊伍指戰(zhàn)員等先鋒模范人物或集體。
(四)在道德建設領域,、個人品質和操守層面,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具有先進性,、代表性、時代性和典型性,,事跡厚重感人,、道德情操高尚、影響廣泛深遠,,能夠體現中華傳統(tǒng)美德,,在引領社會風尚方面走在前列的先進人物。
(五)以下特殊情況可即時授予“烏蘭察布楷?!狈Q號:
在國際國內有重大影響的事件中,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
搶險救災等危急情況下作出突出貢獻的;市委、市政府作出表彰決定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經所屬黨組織申報,可即時授予或追授,。
二,、活動步驟
(一)推薦評選。各黨總支,、直屬黨支部按照“長流水,、不斷線”的原則,及時發(fā)現和培育典型,,常態(tài)長效開展先進典型選樹推薦工作,。市委宣傳部成立先進典型評選活動組委會,負責“烏蘭察布楷?!痹u選推薦工作的總體策劃和具體實施。組委會抽組專人成立評審組,每季度召開評審會,,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對候選人進行評審,,評選“烏蘭察布楷模”,,確定“北疆楷?!蓖扑]人選。
(二)組織發(fā)布,?!盀跆m察布楷模”由市委宣傳部組織,,按照評審結果原則上每季度發(fā)布一次,,由烏蘭察布市融媒體中心以“烏蘭察布楷模發(fā)布廳”的形式對先進典型進行發(fā)布,并制作新媒體產品對先進典型先進事跡進行專題宣傳。
(三)加強宣傳,。要充分發(fā)揮好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各黨總支部、直屬黨支部新媒體及各部門網站,、公眾號要強化宣傳發(fā)動,、媒體互動,開設專題專欄,,對“烏蘭察布楷?!边M行全方
位、立體化,、多層次的宣傳報道,。要注重以文化人、以德育人,,運用文藝作品,、宣講報告、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熱情謳歌楷模人物的高尚情操,在全社會營造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的濃厚氛圍。
三,、工作要求
(一)注重挖掘培育
各黨總支,、直屬黨支部要高度重視先進典型選樹宣傳工作,拓寬創(chuàng)新典型選樹推薦渠道,,充分利用調研了解收集,、新聞媒體挖掘、行業(yè)系統(tǒng)培育,、重點工作發(fā)現,、師生廣泛推薦等方式方法,,堅持突出先進性、代表性,,按照立得住,、信得過、靠得牢的要求,深入挖掘先進典型先進事跡,。
(二)嚴把選樹質量
各黨總支,、直屬黨支部在推薦上報典型時,必須注重報送質量,,嚴格把好政治關,、業(yè)績關,特別要大力挖掘先進典型生動鮮活、富有感染力的細節(jié),,找出其身上閃光點,,形成內容全面、重點突出,、翔實厚重的書面材料,,主要包括推薦類別、基本情況,、已獲榮譽,、主要事跡、精神內涵,、時代價值及各級各類媒體宣傳報道、本部門學習宣傳情況等,同時要將確定的推薦名單在一定范圍內公示,,聽取全院的意見和建議,。
(三)持續(xù)推薦報送
1.各黨總支、直屬黨支部宣傳委員負責挖掘培育屬地先進典型,并專人負責,,于每季度首月10日前,向學院宣傳部推薦至少1名先進典型或1個先進集體參評“烏蘭察布楷?!薄?/span>
2.報送材料按照附件所示模板,,將申報材料,、部門推薦材料及征求意見表電子版、紙質版(蓋章)統(tǒng)一報送學院宣傳部302室,。
附件:1.申報材料模板之一:《關于推薦xx同志/xx集體為“烏蘭察布楷?!钡恼埵尽?/span>
2.申報材料模板之二:xx同志/xx集體先進事跡材料
3.申報材料模板之三:市級以上媒體報道原文
4.關于對擬推薦全市“烏蘭察布楷模”評選人員征求意見表
中共烏蘭察布職業(yè)學院委員會宣傳部
2023年4月27日
附件1
申報材料模板之一:
關于推薦xx同志為“烏蘭察布楷模”的請示
市委宣傳部:
董鴻儒,男,x族,xx年xx月生,內蒙古xx縣人,。xx年 xx月加入中國共產黨,。xx年xx月參加工作,歷任xx。先后擔任xx,、xx,、xx等職,,現從事xx工作,……,。
在董鴻儒同志工作期間被xx部門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被xx部門授予“全國優(yōu)秀工作者”、……,,先后獲得中央和自治區(qū)各類獎項10余項,縣級以上表彰30余項,。(基本信息)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董鴻儒同志在前任林場場長工作的基礎上,用42年如一日的堅守開拓荒嶺、植樹造林,團結帶領蘇木山林場職工,把荒山禿嶺治理成擁有20.5萬畝的人工林,、森林覆蓋率高達74.8%,、生態(tài)價值可達50多億元的華北地區(qū)最大的人工林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初心和使命,用責任擔當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tài)文明思想。(提煉后的主要先進事跡)
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深入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思想,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重要理念,凝聚全市各族干部群眾精神力量,需要-大批像董鴻儒同志這樣用執(zhí)著和汗水鑄就綠色屏障的真摯堅守者,,充分發(fā)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和推動內蒙古廣大千部群眾以實際行動以實際行動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讓生態(tài)文明理念和實踐造福人民,。為此,,我們推薦董鴻儒同志為“xx楷模”,典型定位為“生態(tài)文明理念的模范踐行者”,,在全市進行學習宣傳,。
xxxxxxxx
202 年 月 日
附件2
申報材料模板之二:
生態(tài)文明理念的模范踐行者
--董鴻儒同志先進事跡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董鴻儒在第一任林場場長趙守禮工作的基礎上,團結帶領蘇木山林場職工,經過42年艱苦奮斗,把荒山禿嶺治理成松濤草海、花香鳥鳴,、泉水叮咚的華北地區(qū)最大的人工林場,。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初心和使命,用責任擔當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tài)文明思想。
他就是被譽為“塞上愚公”的興和縣造林工匠董鴻儒,。當年那個意氣風發(fā)的小年輕,,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但蘇木山已經擁有20.5萬畝的人工林,,森林覆蓋率高達74.8%,,生態(tài)價值達數十億元。
一顆紅心獻祖國 背井離鄉(xiāng)戰(zhàn)荒山
興和縣蘇木山,,位于陰山山脈南部的東端,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在烏蘭察布市海拔最高,。
解放戰(zhàn)爭時期,蘇木山曾是天(鎮(zhèn))陽(高)懷(安)縣第八區(qū)革命根據地,,先后有100多名蒙漢族烈士長眠于此,。
如今沿著蘇木山林間小路漫步,只見落葉松,、油松,、云杉,、天然白樺覆蓋道路兩側,蒼勁挺拔,聳立云霄。身處其間,,松濤陣陣,放眼望去,滿目蒼翠;俯視方圓10多公里,十幾個山頭“綠波”連成一片,形成蜿蜒壯闊的綠色“長城”,,護佑著京津乃至華北地區(qū)。
65年彈指一揮間,,而對于造林人來說,這幾十萬畝林木卻是他們一年接著一年,,一代人接著一代人,經年累月造就的人間奇跡!目前,蘇木山華北落葉松人工林面積達到 20.5萬畝,天然灌
木林9.8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82.8萬立方米,,生態(tài)價值達50多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每年夏季要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旅游觀光者數十萬人,,蘇木山實現了不毛之地到人工林場、再到旅游景區(qū)的華麗轉身,。
新中國成立初期,蘇木山是一片荒山禿嶺,。1956年興和縣為了保護和綠化蘇木山,在這里設立了護林站,先后委派多名護林員,皆因條件艱苦“逃”下了山,。
1958年,,年僅19歲的董鴻儒惜別新婚妻子,背起行囊,,獨自步行來到距縣城80華里外的蘇木山當起了護林員,。初到護林站,只有一間四面透風的土屋,,一盤冰涼的土炕,、一個風箱和布滿灰塵的破木蓋下扣著一口銹跡斑斑的鐵鍋。門外,滿目是貧瘠的山坡,,連山腳下的那座村莊也是“多見石頭少見人石壘房舍四面風”。
面對艱苦環(huán)境,年輕時的董鴻儒也只是一句,,“咱們農村娃娃還能怕吃苦?我相信越是在艱苦的地方,,越能干成一番事"。他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董鴻儒狠下決心把家搬到“鳥不拉屎”的蘇木山上,當年,因為交通不便,、缺醫(yī)少藥,他又忙于工作,接連因“四六風”失去了三個孩子,。夫婦倆悲痛欲絕、撕心裂肺,,但痛苦沒有把他擊倒,他越挫越勇,信念愈發(fā)堅定,就是要在蘇木山上千出一番事業(yè),要在蘇木山種下樹,種成樹,種好樹,。
艱辛探索綠化路 天道酬勤始成事
1960年,經自治區(qū)林業(yè)廳勘察設計,蘇木山林場成立,。從此董鴻儒和首任場長趙守禮兩個人擔任起造林的重任,。
當年并不知道蘇木山上適合種什么,于是便開始了漫長的摸索之路,。嘗試種楊樹?不行!樺樹?不行!杏樹?不行!榆樹?還是不行!拼死拼活、嘔心瀝血栽種,換來的竟是枯黃!得來的盡是失望!
直到1964年,董鴻儒偶然發(fā)現蘇木山腳下有一棵長勢良好的華北落葉松,,他興奮不已,,但仍不敢貿然種植。1965 年春季,,聽人介紹說河北的圍場林場和蘇木山自然條件一樣,種活了落葉松,他們便趕赴圍場林場學習,,并買回80斤種子,接著開始育種,、試種,,到了秋季,發(fā)現成活率很高,這讓他們欣喜若狂,信心倍增,于是開始大規(guī)模栽種。
1966年早春二月,董鴻儒和工人們一樣,把淋濕的樹苗裝進麻袋捆好往山上背,,再用特制的鐵皮水箱裝滿70斤重的水,從溝底背到山上,。背負著七八十斤重的樹苗或水箱,要爬30 多度的坡,最遠爬到15 里的地方去種植,,而且每天要往返兩三次,。他們的肩膀被繩索勒出了傷痕,滲出的鮮血浸透了肩頭的衣衫……就這樣,全場職工經過一個春秋的奮戰(zhàn),栽植華北落葉松1萬多畝。1967年起,林場分成五個林區(qū),,每個林區(qū)指派5至6名林場
職工負責組織指導,,發(fā)動周邊鄉(xiāng)村幾千名干部群眾分赴各林區(qū)開展造林大會戰(zhàn)。
立下愚公移山志,,定叫荒山披綠裝,。從毛頭小伙到霜染雙鬢半個世紀過去了,他把一生獻給了蘇木山。董鴻儒荒山造林的事跡在自治區(qū)林業(yè)界家喻戶曉,。早在1976年,,自治區(qū)在蘇木山召開全區(qū)林業(yè)現場會,把蘇木山成功栽種華北落葉松的做法推廣到中西部地區(qū),,提出了“學塞罕壩,,趕蘇木山”的口號,將蘇木山列為全區(qū)八個重點建設林場之一,。
1972年10月,,董鴻儒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興奮和幸福,,像魚兒躍進了海水,像樹苗栽進了大地,,像雄鷹飛上了藍天。從此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作出表率,,無時無刻惦念著身邊人。幾年的艱苦奮斗,幾年的無私奉獻,董鴻儒的付出得到組織的認可,,1987年他被提拔為縣林業(yè)局副局長,,1994年12月又當選興和縣政協(xié)副主席。然而,,他主動找到縣委,,要求繼續(xù)留在蘇木山,直到1999年到齡退休,,一干就是42年,。有人笑他傻,說他是“樹癡”,但在董鴻儒心里那是一種堅守,,一種信念,,一種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仰。
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以奉獻詮釋責任擔當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風華正茂到耄耋老人,,董鴻儒從沒有停下奮斗的腳步,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憶想當年加入黨組織的情形,老人難掩激動,?!凹尤牍伯a黨是我一直的愿望,就是要為共產黨奮斗終生,踏踏實實,、不怕一切困難,、就是愿意在荒山禿嶺奮斗一輩子。”
1999年60歲的董鴻儒卸任了林場場長一職,,半個世紀過去了,,他把一生獻給了蘇木山。退休后,董鴻儒依然不忘共產黨員本色,,“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最初幾年,在蘇木山林場接壤處承包了一片林地,培育樹苗,繼續(xù)為蘇木山的綠化辛勤耕耘,后又結合時代要求,繼續(xù)發(fā)揮余熱,給新一代林場的守護者建言獻策,。
經過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蘇木山林場森林覆蓋率達到74.8%,浩瀚林海,松濤如潮,,有“塞外小興安嶺”美譽,。全國人大原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布赫同志視察蘇木山,曾寫下“馬家灣河水清粼,,蘇木山澗林草深。興和處處有寶藏,經濟振興是今人”的詩句,。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如今,蘇木山主打森林品牌,已成為國家級4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森林體驗基地、國家健走基地,、國家登山訓練基地和烏蘭察布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十年來,每年接待北京,、呼和浩特,、山西大同、河北張家口和集寧區(qū)等周邊城市游客10余萬人次,,旅游收入700余萬元,,帶動周邊近300戶農民戶均增收2萬余元。蘇木山已成為興和縣的一張靚麗名片,更是全縣旅游業(yè)發(fā)展的主要依托和支撐產業(yè)之一,生動地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
春華秋實!40 多年間,,蘇木山已成為國家級標準生態(tài)公益林示范基地,這里不僅雞鳴三省,更是一座綠色氧吧滋養(yǎng)著蒙晉冀三地。無私的奉獻與付出,黨和人民沒有忘記,。
余熱未盡獻,老驥不偷閑,。對董鴻儒同志而言,老去的是歲月,不變的是信仰,執(zhí)著的是不懈奮斗。董鴻儒老人就像青山上的一棵不老松,這幾年,他還時常應邀外出做義務宣講,講述蘇木山的故事,講述3000多萬棵樹的故事,在他的感召下,成千上萬的市
愿者加入到植樹造林的大軍中……
附件3
申報材料模板之三:
董鴻儒:把荒山變林海詮釋“兩山”理念
(人民網 2021年4月12日)
“你們去過蘇木山嗎?今天你們看到的郁郁蔥蔥的蘇木山,,以前可是荒山禿嶺,。是在趙守禮場長的帶領下,靠我們的雙手把荒山變成林海,才有了今天華北最大的人工林場--蘇木山!要說我給后人留下了什么,那就是這片'綠水青山’!”又是一個三月天,我們來到烏蘭察布市興和縣城關鎮(zhèn)興華社區(qū),有幸聆聽到84歲老黨員董鴻儒給社區(qū)黨員講述他的初心和綠化故事。
臺上的董鴻儒精神矍鑠,思維清晰,聲音洪亮,憶想當年植樹
造林的激情歲月,老人難掩激動,。董老的話音剛落,雷鳴般的掌聲
響徹大廳,。雖然董鴻儒的事跡在興和縣廣為流傳,但是每聽一次,都是一次精神洗禮,,血淚鑄就的“信念堅定,、艱苦奮斗、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蘇木山精神催人奮發(fā),。
......
(記者xxxxxxx)
附件4
關于對擬推薦全市“烏蘭察布楷模”評選人員征求意見表
姓名 |
|
性別 |
|
出生年月 |
|
政治面貌 |
|
現工作單 位及職務 |
|
身份證號 |
|
部門 審查意見 |
(蓋章) 年 月 日 |
教務處 審查意見 |
(蓋章) 年 月 日 |
人事處 (教師工作部)審查意見 |
(蓋章) 年 月 日 |
紀委辦公室 審查意見 |
(蓋章) 年 月 日 |
組織統(tǒng)戰(zhàn)部 審查意見 |
(蓋章) 年 月 日 |
宣傳部 審查意見 |
(蓋章) 年 月 日 |